# Question A B C D E Answer Category
1 心悸病位在心,其发病与()脏腑功能失调有关。 脾肾肺肝 肺脾肾胆 肝肾脾胃 心脾肝肾 A 外科学
2 患者心悸善惊易恐,坐卧不安,舌苔薄白,脉弦细,属心悸()证型。 心虚胆怯 心阳不振 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 A 外科学
3 阴虚火旺心悸的特点是 心悸遇劳而发 心悸心烦少寐 心悸咽干口燥 心悸头晕目眩 B 外科学
4 下列除()外,均为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主证。 心悸头晕 心悸易惊 面色无华 倦怠乏力 D 外科学
5 心悸咳喘,不能平卧,肢体浮肿,小便不利,舌淡胖,脉沉细无力,最佳方剂是 防己黄芪汤 苓桂术甘汤 五皮饮 真武汤 D 外科学
6 振奋心阳,化气行水适用于()证型之心悸。 水饮凌心 心阳不振 肾阳虚衰 心脾两虚 A 外科学
7 心悸胸闷,心痛时作,痛如针刺,唇甲青紫,舌紫暗,脉结代,此属()证型。 心血瘀阻型心悸 瘀血阻痹型胸痹 阳虚夹瘀型心悸 心阳不振型胸痹 A 外科学
8 痰火扰心型心悸,最佳治疗方剂是 二陈汤 温胆汤 黄连阿胶汤 黄连温胆汤 D 外科学
9 下列()不是心悸的临床特点。 心中悸动不安 心悸不能自主 与气候变化有关 因情绪波动而发 C 外科学
10 患者心悸胸闷气短,面色苍白,形寒肢冷,舌淡苔白,脉虚弱,治宜 振奋心阳,化气利水 温补心阳,安神定悸 补益阳气,温振心阳 益气温阳,活血通络 B 外科学
11 患者疼痛剧烈,背痛彻心,心痛彻背,痛无休止,身寒肢冷,气短喘息,脉沉紧,治疗主方是 栝蒌薤白半夏汤 参附汤 血府逐瘀汤 乌头赤石脂丸 D 外科学
12 气滞心胸的特点是 心胸满闷,痛无定处 心胸隐痛,胸闷气短 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 胸闷疼痛,心悸自汗 A 外科学
13 痰浊闭阻型胸痹心痛的治法是 清热化痰,宁心安神 活血化瘀,化痰通络 通阳泄浊,豁痰开结 健脾化浊,豁痰开窍 C 外科学
14 胸部刺痛,固定不移,入夜尤甚,心悸不宁,舌暗红,脉涩,方选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煎 桃红四物汤 通窍活血汤 A 外科学
15 瘀血痹阻型胸痹心痛兼寒者,宜在活血化瘀,通脉止痛基础上加用 理气止痛之品 补中益气之品 温通散寒之晶 温振心阳之品 B 外科学
16 治疗心肾阴虚型胸痹心痛的主方是 天王补心丹 左归饮 六味地黄丸 生脉散 D 外科学
17 下列()不是心阴亏损型胸痹心痛的主证。 心胸疼痛 心悸怔忡 五心烦热 面色晃白 A 外科学
18 心阳不振型胸痹心痛的治法是 补益阳气,温振心阳 温补心阳,安神定悸 温阳补肾,化气行水 补气回阳,散寒化浊 D 外科学
19 患者胸痛短气,汗出肢冷,面色苍白,甚则昏厥,舌淡苔白,脉微欲绝,宜选 血府逐瘀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乌头赤石脂丸 参附龙牡汤, A 外科学
20 苏合香丸治疗胸痹心痛属 寒凝气滞 心气不足 心阴亏损 痰火闭阻 A 外科学
21 心血瘀阻型心悸宜选用方剂是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煎 通窍活血汤 丹参饮 B 外科学
22 提出胸痹病机为“阳微阴弦”的著作是 《金匮要略》 《世医得效方》 《证治准绳》 《时方歌括》 A 外科学
23 下列()不是胸痹的病因。 寒邪内侵 水饮凌心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B 外科学
24 胸痹心痛病位在心,尚与()脏腑功能失调有关。 肝胆脾 肺脾肾 肝脾肾 肺肝肾 D 外科学
25 胸痹缓解期主要表现为心脾肾气血阴阳亏虚,最常见 脾气虚,脾阳虚 心血虚,心阴虚 肾气虚,肾阳虚 心气虚,心阳虚 D 外科学
26 当归四逆汤用于治疗何类型胸痹心痛? 气滞心胸 寒疑心脉 心气不足 心阳不足 B 外科学
27 痰浊上蒙型眩晕的证候特点是 眩晕头重如裹 眩晕头重如蒙 眩晕耳鸣头胀痛 眩晕动则加剧 B 外科学
28 患者眩晕,头目胀痛,心烦口苦,渴不欲饮,苔黄腻,脉弦滑,治疗最佳方剂是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天麻钩藤饮 二陈汤 黄连温胆汤 D 外科学
29 症见头晕头胀,口干口苦,烦躁易怒,胸胁胀痛,溲赤便秘,舌红苔黄腻,治宜 清热燥湿,祛痰开窍 清肝泻火,清利湿热 清热化痰,通窍活络 清热泻火,平肝熄风 B 外科学
30 补养气血、健运脾胃之法适用于眩晕兼有 急躁易怒 头重如蒙 面色晃白 胸闷作恶 C 外科学
31 症见头晕时作,气短懒言,神疲乏力,食少便溏下坠,脉无力者,宜用 补中益气汤 归脾汤 人参健脾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身不遂,口舌歪斜,舌强语謇 A 外科学
32 气血亏虚型眩晕的特点是 眩晕头痛,耳鸣耳聋 眩晕神疲健忘,腰膝酸软 眩晕胸闷作恶,头重如蒙 头晕目眩,遇劳则发,面色觥白 D 外科学
33 将中风明确分为闭、脱二证的医家是 清·叶天士 清·王清任 明·李中梓 明·张景岳 C 外科学
34 在中风病因学中倡导“非风”学说的医家是 张仲景 张景岳 朱丹溪 李东垣 B 外科学
35 中风病因学说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,其界限是 汉代 唐宋 金元 明代 B 外科学
36 中风的基本病机为 气血逆乱,上犯于脑,脑之神明失用 气血不足,清窍失养 痰浊瘀血,闭阻清窍 风火相煽,气血逆乱 D 外科学
37 阴虚火旺型胸痹心痛的治法 滋阴清火,养心安神 滋阴清热,养心安神 滋阴降火,清心安神 养阴清热,补心安神 A 外科学
38 “无痰不作眩”语出 《内经》 《伤寒论》 《丹溪心法》 《景岳全书》 C 外科学
39 提出“无虚不作眩”的医家是 明·张景岳 元·朱丹溪 汉·张仲景 宋·严用和 A 外科学
40 眩晕致病的病因性质为 风寒痰瘀虚 风火湿瘀虚 寒湿痰瘀虚 风火痰瘀虚 D 外科学
41 眩晕的病性以()为主。 C 外科学
42 下列()不是肝阳上亢所致眩晕主症。 眩晕耳鸣 急躁易怒 心中懊恼 头痛且胀 C 外科学
43 中风脱证的治法是 益气活血,扶正祛邪 滋养肝肾,潜阳熄风 清热化痰,醒神开窍 救阴回阳,扶正固脱 D 外科学
44 预防中风病发生的关键是 调情志 慎起居 节饮食 重视先兆症状 D 外科学
45 中风阳闭可选用 清开灵 生脉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A 外科学
46 患者突然出现半身不遂、口舌歪斜、舌强言謇、偏身麻木、头晕目眩、舌淡黯苔白腻、脉弦滑,证属 肝阳暴亢,风火上扰 风痰瘀血,痹阻脉络 痰热腑实,风痰上扰 痰热内闭清窍 B 外科学
47 清热化痰,醒神开窍治疗何类型中风? 痰湿蒙塞心神 元气败脱,神明散乱 痰热内闭清窍 痰热腑实,风痰上扰 C 外科学
48 最早提出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的医著 《黄帝内经》 《金匮要略》 《景岳全书》 《张氏医通》 A 外科学
49 失眠的病位在 C 外科学
50 心神失养,心神不安是()病的病机。 心悸 中风 胸痹 失眠 D 外科学
51 症见多梦易醒,心悸头眩,肢倦纳差,舌淡苔白、脉细弱,治宜 清热化痰,和中安神 清心泻火,宁心安神 益气镇惊,安神定志 补益心脾,养心安神 D 外科学
52 症见心烦不寐,胸闷泛恶,头重目眩,口苦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,宜选用 安神定志丸 朱砂安神丸 丹栀逍遥散 黄连温胆汤 D 外科学
53 下列()不属于中风的主证。 卒然昏仆 语言謇涩 半身不遂 醒后如常人 B 外科学
54 中经络与中脏腑的根本区别是 有无外邪侵袭 有无神志改变 有无半身不遂 有无口眼歪斜 C 外科学
55 中风卒然昏倒时,首先应辨清 虚证与实证 阴证与阳证 闭证与脱证 寒证与热证 D 外科学
56 下列()不是闭证、脱证的鉴别要点。 目合口开与口噤不开 手撒肢冷与两手握固 二便自遗与大小便闭 躁动不安与静而不烦 D 外科学
57 区分阳闭、阴闭的关键在于 有无热象 有无半身不遂 有无昏迷 有无痰鸣 A 外科学
58 中风病的治疗原则是 理气解郁 补养气血 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 D 外科学
59 实证痴呆的基本病因为 痰火 痰热 痰湿 痰瘀 D 外科学
60 痴呆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善忘 幻听幻视 动作笨拙 言辞颠倒 A 外科学
61 痴呆与健忘的根本区别是 不知前事与善忘前事 记忆力差 性格改变 判断力减退 A 外科学
62 痴呆的治疗大法 补虚益损,解郁散结 虚者补之,实者泻之 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 调整阴阳,移情易性 B 外科学
63 患者头晕耳鸣,记忆力减退,嗜睡,毛发稀疏,腰酸骨软,舌瘦色淡,脉沉细弱,宜选用方剂为 还少丹 七福饮 大补元煎 归脾汤 C 外科学
64 表情呆钝,智力衰退,终日无语,头重如裹,多属 气血不足 瘀血内阻 髓海不足 痰浊蒙窍 D 外科学
65 表情迟钝,语言不利,记忆力减退,易惊恐,肌肤甲错,舌质暗,脉细涩,治宜 活血化瘀,通络开窍 活血化瘀,开窍醒脑 益气活血,扶正祛邪 活血化瘀,通窍活络 A 外科学
66 强调痫病与先天因素有关,治疗以针刺为主的著作是 《内经》 《诸病源候论》 《难经》 《医宗必读》 C 外科学
67 痫病发病最重要的外因是 火邪 湿邪 痰邪 风邪 D 外科学
68 痫病七情失调主要责之于 忧思 惊恐 A 外科学
69 心烦不寐,躁扰不宁,口舌生疮,小便短赤,舌红苔薄黄,脉细数,症属 心火偏亢 痰热内扰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B 外科学
70 老年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之症多属 肝肾阴虚 气血不足 心胆气虚 心火偏亢 A 外科学
71 肾精亏虚型健忘的最佳方剂是 六味地黄丸 归脾汤 杞菊地黄丸 安神定志丸 B 外科学
72 补益心脾,养心安神之法,适用于下列()病证。 心脾两虚型心悸 心脾两虚型失眠 心脾两虚型痫病 心脾两虚型癫病 B 外科学
73 最早提出“痴呆”病名的著作是 《灵枢·天年》 《景岳全书》 《金匮要略》 《辨证录》 A 外科学
74 认为痴呆“有可愈者,有不可愈者,都在乎胃气元气之强弱;的医家是 张景岳 张仲景 陈士铎 李东垣 D 外科学
75 痫病头部刺痛,精神恍惚,头晕心烦,舌紫暗,脉弦细,治宜 活血化瘀,开窍醒脑 活血化瘀,扶正祛邪 补气化瘀,定风止痛 活血化瘀,通窍活络 A 外科学
76 患者痫病频作,神思恍惚,面色晦暗,头晕目眩,两目干涩,腰膝酸软,舌红苔薄黄,脉沉细而数,治宜选用 大补元煎 定痫丸 温胆汤 六味地黄丸 A 外科学
77 癫病病名最早见于 《内经》 《难经》 《千金方》 《证治准绳》 D 外科学
78 ()医家首创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癫病与狂病。 王肯堂 张仲景 张景岳 王清任 C 外科学
79 癫病的发病()脏最重要。 A 外科学
80 癫病的治疗原则是 理气解郁,畅达神机 开窍醒神,温化痰涎 清肝泻火,化痰开窍 补益心脾,理气化痰 C 外科学
81 癫病情绪不宁,善怒易哭,善太息,胸胁胀闷,舌淡苔薄白,脉弦。证属 肝肾阴虚 痰火内结 肝郁气滞 气阴两虚 A 外科学
82 癫病的临床共有特征为 精神失常 精神抑郁 沉默不语 记忆力差 A 外科学
83 症见癫病神志恍惚,多言善惊,躁扰不宁,口干舌燥,面红形瘦,舌红少苔,脉细数,治宜 益气养阴 清心宁神 滋阴潜阳 安神定志 D 外科学
84 提出狂病多因于火,治以清火为主的著作是 《内经》 《医林改错》 《难经》 《景岳全书》 C 外科学
85 痫病的病机关键为 元神失控 气血逆乱 清窍蒙蔽 七情失调 D 外科学
86 痫病治标大法是 化痰宁神开窍 化痰清热开窍 清肝泻火开窍 开窍醒神豁痰 A 外科学
87 诊断痫病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脑电图 脑血流图 心电图 颅脑 B 外科学
88 阳痫与阴痫主要区别在于 寒热不同 虚实各异 表里不— 阴阳有别 C 外科学
89 清开灵注射液用于治疗痫病 痰火扰神型 风痰闭阻型 发作期阳痫 发作期阴痫 C 外科学
90 开窍醒神,温化痰涎用于何型痫病? 阳痫 痰火扰神 阴痫 风痰闭阻 C 外科学
91 痰结血瘀型狂病治宜 清泄肝火,涤痰醒神 理气解郁,化痰醒神 活血化瘀,通络开窍 豁痰化瘀开窍 B 外科学
92 狂病除内服药物外,还应重视 防止意外 加强护理 调情志 调节饮食 定时起居 D 外科学
93 胃痛寒邪客胃型宜选用 保和丸 黄芪建中汤 柴胡疏肝散 良附丸 D 外科学
94 柴胡疏肝散治疗胃痛的适应证是 肝胃郁热证 肝气犯胃证 胃阴亏虚证 瘀血停滞证 B 外科学
95 《千金要方》中有九种心痛,实际是指 胸痹 胃痛 腹痛 痞证 B 外科学
96 下列()不是脾胃湿热胃痛的主症。 胸脘痞闷 脘中灼热 口粘口苦 大便干燥 A 外科学
97 寒邪客胃型胃痛的主要临床特征是 胃痛暴作 胃痛胀满 胃脘胀闷 胃脘灼热 A 外科学
98 下列()不是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症。 胃痛隐隐 攻撑作痛 脘痛连胁 嗳气频繁 A 外科学
99 下列()不足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主症。 胃痛隐隐 口燥咽干 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 B 外科学
100 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代表方剂是 黄芪建中汤 柴胡疏肝散 归脾汤 四神丸 A 外科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