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| 治疗皮肤赘生物可用________疗法。 | 火针点刺 | 外科学 |
2 | 肛瘘久治不愈需警惕____变。 | 恶性 | 外科学 |
3 | 痈疽重者可见寒战高热,为________表现。 | 毒盛入营 | 外科学 |
4 | 肛裂疼痛多发生于____后。 | 排便 | 外科学 |
5 | 治疗术后肢体水肿常用________。 | 五皮饮加减 | 外科学 |
6 | 外科手术前后调养常选用的补益方是________。 | 八珍汤 | 外科学 |
7 | 治疗慢性溃疡常用的生肌药是________。 | 生肌散 | 外科学 |
8 | 中医外科认为痈疽多因____所致。 | 湿热内蕴 | 外科学 |
9 | 用于脱疽的经典方剂是________。 | 四妙勇安汤 | 外科学 |
10 | 乳癖结块不痛,多为____结聚。 | 痰气互结 | 外科学 |
11 | “脓出不止,创面色淡”,提示________不足。 | 气血两虚 | 外科学 |
12 | 肛裂疼痛尖锐剧烈者,多为____。 | 热性肛裂 | 外科学 |
13 | 脓肿切开后宜外敷____。 | 排脓药膏 | 外科学 |
14 | 痔疮出血色暗伴有坠胀感,多为____。 | 气滞血瘀 | 外科学 |
15 | 痈疽破溃后可用____促进生肌。 | 生肌散 | 外科学 |
16 | 外科用药分为敷贴、熏洗、塞肛及____等形式。 | 涂擦 | 外科学 |
17 | 疔疮头面部反复发作者为____。 | 火毒内盛 | 外科学 |
18 | 痈疽溃后久不愈常因____不充。 | 气血 | 外科学 |
19 | 肛裂属中医“____”范畴。 | 肛痈 | 外科学 |
20 | 湿疹瘙痒剧烈,中医常称为____。 | 湿毒 | 外科学 |
21 | 跌打损伤早期适用________法。 | 活血化瘀 | 外科学 |
22 | 被称为“外科圣药”的中成药是________。 | 牛黄解毒片 | 外科学 |
23 | 中医治疗痔疮便血常用________。 | 凉血止血 | 外科学 |
24 | 中医治疗皮肤癌常用________。 | 解毒抗癌 | 外科学 |
25 | 肛裂出血色鲜,疼痛剧烈属____。 | 热伤肛裂 | 外科学 |
26 | 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用________。 | 活血通络 | 外科学 |
27 | 治疗痔疮便血常用________。 | 槐角丸 | 外科学 |
28 | 治疗丹毒(流火)的初起方是________。 | 普济消毒饮 | 外科学 |
29 | 毒疮高热烦躁者应服____清热。 | 黄连解毒 | 外科学 |
30 | “皮色黯淡,无红无热”,常见于________阶段。 | 后期虚弱 | 外科学 |
31 | “毒邪聚结,不可轻泻”,应予________。 | 托里助正 | 外科学 |
32 | 疮疡溃后久不收口,多与____有关。 | 气血不足 | 外科学 |
33 | 中医治疗体表脓肿主张____阶段处理。 | 分期 | 外科学 |
34 | “红肿热痛,中央有脓”,提示疮疡已成________。 | 脓肿 | 外科学 |
35 | 皮肤病久治不愈者,多有____因素。 | 湿热 | 外科学 |
36 | 外痔肿胀疼痛明显属____型。 | 实热型 | 外科学 |
37 | 皮肤干裂伴有瘙痒多属____。 | 血虚风燥 | 外科学 |
38 | 阴囊湿疹局部用药应以____为主。 | 清热燥湿 | 外科学 |
39 | “痈疽收口不敛”,当用________生肌。 | 太乙膏 | 外科学 |
40 | 外痔初起,疼痛剧烈为____所致。 | 实热凝滞 | 外科学 |
41 | 疮疡湿烂不敛,常因脾虚与________。 | 湿热下注 | 外科学 |
42 | 肠痈初期,治以清热解毒兼________。 | 活血化瘀 | 外科学 |
43 | 治疗慢性溃疡常用________。 | 生肌散 | 外科学 |
44 | 疮口反复发作多因________。 | 正虚邪恋 | 外科学 |
45 | 脓液如脓水混脂,色黄为________。 | 毒热未清 | 外科学 |
46 | 反复发作的皮肤小疖多属____。 | 体虚湿热 | 外科学 |
47 | 肛瘘多有一个或多个____。 | 外口 | 外科学 |
48 | 疮疡溃后色暗淡属________。 | 气血不足 | 外科学 |
49 | 对于乳痈,治疗重在________。 | 通乳清热 | 外科学 |
50 | 治疗粉瘤(皮脂腺囊肿)常用________。 | 化痰散结法 | 外科学 |